潛心解讀經緯 篤志定位深海
春節期間,在三航局新能源公司協鑫H15海上風電項目升壓站施工現場,龔權華帶領測量工作室團隊成員,一直奮斗在施工現場。
隨著分體式導管架基礎的2號導管架最后一根鋼管樁沉至標高,經復測升壓站基礎導管架平臺的相對位置、高程和導管架水平度偏差等技術要求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團隊在龔權華的精心安排下,按計劃3天高質量的完成升壓站基礎沉樁及導管架平臺就位工作,為項目部節后順利開局創造了先決條件。同時,龔權華作為首席技師(測量)工作室的領頭人,根據H15施工情況,協調相關資源,及時對海上安裝測量定位系統進行調試和改進,完成了公司在海上升壓站基礎施工自動化定位方向在技術準備,即將投入應用。
龔權華自1998年進入中交三航局擔任測量員開始,已經在測量崗位默默堅守了20余年,從新能源公司轉型為海上風電施工專業工程公司以來,他參與了幾乎所有風電項目的建設,每個風場的首根沉樁施工,他都會前往施工現場參與測量相關工作,掌握第一手數據資料,為后續施工提供參考和借鑒。國華東臺項目是新能源公司獨立承接的試樁及承臺項目,龔權華將公司在“風華號”船舶測試期間的星站差分技術,首次運用于風電施工的試樁項目上,通過與正在施工的魯能風場控制點比對,平面位置20毫米,高程為50毫米,不僅為現場基站架設提供了精確的數據,而且節省了40萬元的費用。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了保證項目部的復工復產,充分利用“施工窗口期”的有效時間,他成了新能源公司總部第一個奔赴項目部的“最美逆行者”,他和團隊不畏困難,順利完成了測深數據采集和內業數據處理,保障項目有效施工。
龔權華利用首席技師(測量)創新工作室為載體,積極探索,實行以區域化管理為基礎,輔助以專業化分工的集約管理模式,有效整合各項資源,提高執行力和工作效率。同時,通過管理重心前移,他來回奔波于各個在建項目部,及時了解實際情況,主動提供指導,協助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不斷提高團隊人員的專業能力,達到管理效益最大化。自工作室成立以來,他組織開展外聘教授講課、供應商技術培訓、首席技師實操講解、測量設備的測試與實操訓練、測量技術交流研討、“導師帶徒”活動等,注重一對一的培養,悉心培養測量人才。龔權華和團隊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完善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測量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龔權華深知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利用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基地海洋工程測量板塊教學落戶新能源公司的契機,2018年通過溝通獲得了價值約150萬元的先進測量設備贊助,他積極圍繞相關設備開展專業培訓,并積極溝通第三方,爭取將多波束、三維掃描等納入相關課程,使得團隊人員的技能得到全方位、高質量提升,始終保持工藝工法上的領先優勢。龔權華和他的團隊共同參與的多個科研項目,已付諸實踐。如:“基于北斗/GPS通訊的海工工程智能位置服務示范應用研究”、“SEASTAR技術在風華號DP系統定位中的運用”、 “大直徑鋼樁垂直度監測系統”等。他的團隊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出色完成新能源公司所有參建海上風電項目的定位工作,為項目的安全高效施工保駕護航。目前,團隊正在與武漢大學進行《側掃聲吶圖像處理及水下地形反演技術研究》科研合作,并進行科研成果的轉化。同時,積極搜集資料,進行風電運維市場需求調研,以從中找到測量工作的應用價值,為加速拓展海上風電運維業務提供保障。
“經略海洋,走向深藍”。龔權華夢想有一天能帶領測量團隊漫步深藍。干好活,帶好人,弘揚工匠精神、勞動精神,未來他和他的團隊繼續秉持作為測量人的這份初心,不斷利用后續項目補充和完善公司的海洋測繪技術,對標測量先進技術,鞏固專業優勢,并著手借助科研項目建立起一套自有的深遠海定位技術和水下安裝技術,在工作中奮勇爭先,不斷實現人生追求和價值,為培養一支專業的海洋測繪團隊而不懈奮斗著。
上一條: 弘揚勞模精神 共建和諧船舶
下一條: 一航局職工獲評“天津市巾幗建功標兵”